北镇职教中心社区(老年)教育学院肖玉兰《变化》
[作品]   来自: wo  
2022/09/22 15:01:54

变  化

  

文/肖玉兰

 

    要说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简直太大了!一时我还真不知从何说起……我是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农家女,从小到大竟和山村里的农民打交道,奶奶、姥姥、姥爷那一代人吃的是秫米粥、窝窝头、野菜饼子野菜汤、糠饽饽……青壮年男子还要被抓“国兵”、派劳工、或给地主扛活、年龄小的在家吃不上饭,就要去给地主家放猪、放羊,或做小伙计打杂儿……女人有的当丫环、婆子去伺候有钱人家的人,有的伺候老爷、太太,有的伺候少爷、小姐……有找不到活儿的就在家纺线织布……女人是受歧视的,缠足是非常普遍的事,幸运,我的奶奶和姥姥都是“民装后改造”。她们小时候都缠了,等到年龄大一点了,她们觉得上山拾柴撩火的不方便,就都放开了,解放以后,我奶奶穿的是“37”号的解放鞋,我姥姥个子高,脚也大,身体很壮,又苗条,她穿“38”号的解放鞋,当然,她的小脚趾是压坏了的……我的姥姥家很贫困,我的母亲五岁时,我的姥爷就因外伤(姥爷是个成瓦匠,专给人家做瓦匠活儿的)而去世了,所以姥姥领着一帮小孩儿过日子,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因为日子艰难所以锻炼了姥姥坚强、善良的性格,并且心灵手巧,姥姥会纺线织布,那时全家人穿的都是姥姥亲手缝制的便服衣裳,棉袄棉裤、夹袄夹裤、都是用家织布做的……奶奶家也是如此,那时候,我们这里的人们都是这样的,只有地主老财家的人才能穿得上长袍马褂儿,那是得花大价钱从很远的大城市里买来,据说一条毛巾,那叫“洋渡”手巾,山里人说白了叫“羊肚噜”手巾……

穷人家是看不到、买不到的。小时候奶奶跟我讲:她们年轻的时候:哪个姑娘要出嫁了,裁一条像现在毛巾那么长、宽的家织布用手针窝上边儿,然后,买一些颜色各异的花丝线抽时间绣上几朵花儿,鸳鸯蝴蝶呀、喜鹊登梅呀、荷花牡丹或者芍药啊!或者是各种各样的鸟儿、鱼类,鲤鱼尤多,因为俗语都说鲤鱼越龙门吗。还有枕套枕巾也都是用白色的家织布做的,为了装饰打扮得美观一些,也都是由老年妇女教年轻的姑娘、媳妇儿们描样儿,绣上一些花鸟虫鱼之类的吉祥图案……铺的盖的都是麻花被褥,所谓的麻花被面儿,我可看过姥姥是如何做的,把一尺多宽面的白色家织布量六尺半长一段裁开,然后同样再量三份儿,把这四幅布缝接在一起,就够一个被面的长、宽了,被面对好了,就把布折叠一下,横看横是行,竖看竖是行,在叠印儿上用线缠绕包上一个又一个的小棉花球儿,后来把布纠结成一大堆,哇!这是干什么呢?,姥姥说:“呆会儿你就明白了!”只见姥姥把煮饭用的大铁锅刷得干干净净,把半大锅白水烧开了,再用碗把一纸兜深蓝色的燃料儿化开撒在锅里,让锅里的水都变成深蓝色,这时把绑系好棉花球儿的白色家织布放入锅内水中翻动,再搁上几颗大粒盐,据说是避免退色……煮上一段时间,即从锅里捞出,再用青水投净晾干,用水煮的具体时间我记得不是很准,好在我写的不是“科普”知识。

 


  分享到
请先登录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