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考察时提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沈阳市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拉长社区教育资源长板,放大教育功能对“两邻”建设的支撑性作用。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在沈阳考察调研时强调“‘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沈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社区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创新源头,以“安全、健康、乐学、成长”为核心内涵,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并确立了幸福教育进社区(村屯)品牌,并于2023年纳入市政府40件民生实事。经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搭台、专业推进,社区自治、多元参与,百花齐放、居民乐享的社区教育工作模式,培育了“教育专业引领、社区依情自治、居民自主学习”、在辽沈地区有广泛影响力的全民终身学习品牌,为推进沈阳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工作模式
幸福教育进社区(村屯)全民终身学习品牌的重要载体是开设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品牌聚焦社区“一老一幼”两个重点服务群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筹提供的场所,在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下,通过组织中小学校、志愿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和退休教师、社会热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送教上课,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品牌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区老年学习需求,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学有保障、老有所乐有载体、老有所为有平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推动了校内教育向校外的延伸,实现了未成年人离校回到社区后有人看管、兴趣爱好有人培养、社会实践有人组织,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
(一)高站位谋划,做优顶层设计
坚持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沈阳模式,打造学习型城市。市级层面以市两邻委、市两邻办名义先后下发了《沈阳市幸福教育进社区行动计划》《沈阳市幸福教育进村屯行动计划》,组建了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牵头,市教育局负责的幸福教育进社区工作专班;区级层面,由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统筹辖区内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建立教育、民政、财政以及组织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街道负责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在本街道各社区的落实工作,建立月调度制度。社区负责了解居民学习需求,做好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形成了市级主导、13个县(市)区统筹、110个街道负责、1153个社区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完善了各层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两邻办定期调度、现场指导,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督导调研、协调推进,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二)高标准布局,筑牢阵地根基
坚持着眼全省领先水平,推动社区教育全面深入开展。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旗飘扬到哪里,幸福教育课堂就开设到哪里”,依托市委组织部推进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利用固定场所创建幸福教育课堂,实现社区100%全覆盖,围绕设备、课程和师资,探索开展“有场地、有设备、有课程、有师资”的“四有”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标准化建设,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动社区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示范引领。精心打造180个市级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预计2025年累计建设市级示范点330个,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全面展开。三是注重建设品质,在市级示范点内设置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固定场所,配备LED显示屏、电脑、音箱、桌椅、书架等设备,创设体现“安全、健康、乐学、成长”幸福教育内涵的课堂环境,课程表、师资表进行公示,设置“心愿墙”、活动成果展示区彰显课堂特色。
(三)高品质建设,做强专业支撑
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推进社区教育教研学一体化建设。一是夯实工作体系。完善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区县(市)社区教育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以及小区睦邻学习点五级社区教育服务体系。二是配置专业队伍。组建中小学讲师团,按照“一对一”“一对多”推动415所中小学校与1153个社区的对接,实现社区全覆盖。组建社区兼职讲师团,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高校、社会专业人才、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1471人,充实老年人送课师资队伍。组建社区志愿者讲师团,指导街道、社区招募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满足居民个性化课程需求。通过“三大讲师团”的建立,构建多维互补、共享共建的师资队伍,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目前教师队伍已有7200人。三是强化资金保障。5年来,累计投入专项经费6264万元,今年,市本级教育支出附加资金2967.59万元保障幸福教育进社区项目建设,为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