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李华家(上)
[作品]   来自: zxd_198212  
2023/09/07 16:34:34


“一座旅顺口,半部近代史”。在旅顺,喜欢研究近代史的人不少,但说起“老李头”李华家,很多人肃然起敬,有人说他随便从太阳沟抽出一根木头都能讲出许多故事来。68岁的李华家退休之前是人民教师,一直耕耘在教育战线上,退休后他谢绝了单位、个人的聘用,专心从事旅顺地方史研究和社会公益事业。李华家身兼四职:旅顺博物馆首批专家志愿者、大连日报特约旅顺近代史研究者、辽宁省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副团长、旅顺乡土文化艺术馆馆长。这四个身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做社会公益事业。”为公益事业忙碌,为关心下一代忙碌,研究旅顺的历史,这让李华家的退休生活充实且有意义。

5000张老照片背后的旅顺情结

李华家是土生土长的旅顺人,退休前做过41年的语文教师。出于对家乡的感情,李华家30多岁时开始研究旅顺历史,是旅顺博物馆首批专家志愿者。那时,他对身边留存的战争遗址产生兴趣。当时的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展馆馆长周祥令给予他大力支持,两人书信往来,周馆长给了李华家最初的历史研究启蒙。2014年,李华家退休了,他有了更多时间“走遍旅顺”——为专程来旅顺的官方和民间访客当“导游”,讲解旅顺近代历史;寻访知情人,考据史料考证史实辨析勘误;把寻访考证的新发现整理成文……李华家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比没退休时还忙。

107-1.jpg

在李华家的家中,5000多张旅顺的历史照片着实令人惊叹,一帧帧珍贵的老照片都是几十年来李华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而成的,他对待旅顺历史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严肃认真,寻访知情人不愿人云亦云,多大的“腕儿”他都大胆质疑。

作为历史“铁粉”,李华家要求自己严谨治史,向专业人士看齐。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田野考察更深入、更接地气,也更接近历史“真相”。他要求自己“脚踏实地”“有根有据”,既要新发现,还要敢纠偏——对流传甚广人为杜撰的事件大胆质疑,谨慎求证。

除了探寻、还原历史,李华家老师还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博文空间和微信公众号“旅顺老李头”,每天更新分享自己的研究和发现。他还撰写旅顺近代史研究性文章30多篇,发表在《人民海军报》《大连日报》《大连地方志》上。李华家撰写的文章引起媒体的关注;曾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接受省市区等媒体采访。

这些年,李华家先后投入3万多元,出版了《军港潮声》等7本小册子,全部免费赠送。旅顺教育局编著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旅顺记忆》共4册需要校对,70多万字,他校对20多天,分文不取。

上百场党史教育讲座

“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党的艰辛历程、巨大的变化、辉煌的成就。”旅顺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怎样将这些资源利用好?作为旅顺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辽宁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副团长,李华家对党史学习有着自己的实践经验。

为了做好宣讲工作,提高讲课效果,李华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先后制作了《艰难的历程,光辉的典范》《为国捐躯,军人本分》《千年鸿胪井,百年强国梦》《走进旅顺口》《腾飞中国,辉煌7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懂史明志,读书报国》《辽宁六地红色资源,铭刻历史与功绩》等12个PPT课件,根据讲课对象的需要随时更新备课内容。比如,为了讲述为抗击日寇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金伯阳的故事,李华家先后多次去金伯阳故居,同金伯阳的侄子和村里老人交谈;为了讲述为唤醒民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工运先驱王立功的故事,李华家找到王立功的侄女做深入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李华家的讲座非常受欢迎,几年来,李华家为青少年和社会各界讲课上百场。

退休后,李华家的日常生活第二大重心就是“讲课”,旅顺中学十几名学生听了李华家在太阳沟景区的讲课,他们的征文获得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考察小分队在听完李华家讲解后撰写的相关考察报告在学校获一等奖。旅顺口区政府聘请辽师大城市环境学院为旅顺太阳沟做总体规划,李华家为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整整讲了两天课。这些年,他先后为大连近代史爱好者、外国友人现场讲解旅顺的历史,他觉得,能够用自己的学识,为爱国主义教育尽责,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旅顺,特别开心。



  分享到